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学 > 正文

“714高炮”卷土重来?多条隐蔽产业链浮出水面

  • 文学
  • 2024-12-16
  • 142
  • 更新:2024-12-16 12:37:42

财联社(北京,记者 姜樊)讯,“最近我收到了好多贷款的短信,看上去好像都是之前央视里提到的‘714高炮’的信息。现在打击力度不是很大吗,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短信?”家住在上海市的周先生近日向财联社记者爆料称,没有贷款需求的他竟然近日收到了不少类似的贷款短信。

财联社记者根据周先生提供的贷款信息查看,这些贷款平台网址均十分相似,如果在网站上输入短信上的网址,有一些显示已经失效,有一些则跳转到其他网站后才显示贷款平台。而跳转至后,只有输入手机号码等信息,或是下载相关软件后才可以具体查看贷款内容。

财联社记者下载了几款相关软件看到,这些贷款平台多为导流平台,导流的平台写明日息0.04%,这意味着年化14.6%。

而在此前央视曝光的“714高炮”是指那些期限为7天或14天的高利息网络贷款,其包含高额的“砍头息”及“逾期费用”。714高炮基本上90%都是以7天期为主。利息方面年化利率基本上都超过了1500%。

然而,随着记者的深入调查,多条隐蔽的黑色产业链慢慢浮出水面:平台与借款人相互骗钱并都形成了各种产业链。

“现在监管对这类贷款查处得十分严格,所以这些平台不得不用假域名来隐藏身份。但他们之所以还存在,是因为市场对此仍有需求。”一位贷款行业的知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表示,“714高炮”为了确保自身的不亏损,会将还不起钱的“老哥”介绍给别家“714高炮”平台,一些诈骗公司也利用“老哥”们的需求进行诈骗。而部分借款人则利用监管的打击力度来“撸口子”、“逃废债”,这已经成了他们的重要资金来源。

“看谁更能骗谁”似乎已经为这个灰色地带最终的生存法则。然而,这也或多或少正在影响着相对合规的贷款平台正常业务。

屡禁不止的“714高炮”和电信诈骗

财联社记者发现,并非只有周先生收到了含有“714高炮”的借款推荐短信,在一些论坛上,不少网友投诉称,近日每天都会收到多条高炮贷款推广信息,已严重影响到个人的生活和工作。

财联社记者从多人提供的短信截图中发现,其中多家平台的名字与一些大平台名字相近,反复出现在不同的短信中,例如龙虾钱包、花花卡、你来贷等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平台大多无法从工商局网站、天眼查等第三方信息网站上查到背后运营的公司或实际控制人,而页面上并没有留下相关运营方的任何信息。

一位借款人称,其曾在龙虾钱包上借款4500元钱,实际的到手只有3000元钱,除了高额的砍头息和30%到40%的手续费以外,年化利率高达2000%。而每7天一个周期,从4月9日到5月12日,这位借款人已经欠款160家平台,一个月间贷款从3000元变为了40万元。

记者调查发现,30%左右的砍头息是“714高炮”平台较为主流的比例。一位之情人士向记者透露,“714高炮”的借款人实际上都是信用极低的人,为了确保覆盖风险,他们先把这部分资金提出,这样本金就有所保障。而当借款人无法还款时,他们就会向其推荐其他“714高炮”平台,以确保资金的本金不受影响。但是借款人如何利滚利、如何债台高筑,并不在他们考虑范围内。

“这就像是击鼓传花,谁都不想自己是最后那一棒。”上述知情人士表示,尽管如今监管打击的力度很大,现在“714高炮”平台也越来越隐蔽,但因为市场仍有需求,不少平台和个人仍然铤而走险,不断更新域名、以更隐僻的方式逃避着监管。

与此同时,也正是因为借款人的需求犹在,一些电信诈骗也盯住了这群借款人:以“下户费”、贷款手机等为诱饵的诈骗也屡见不鲜。

近日,武汉警方打掉多个诈骗团伙,就是盯住了这些急需用钱想贷款的人士。据媒体报道,诈骗团伙承诺利率低、放款快且不看申请人征信为诱饵,让借款人下载公司app之后以各种理由收取数百元手续费并提前支付上千元利息,却迟迟不曾放款,并将借款人微信拉黑。据调查,其中一个相关诈骗团伙两个多月,仅258元手续费就进账100余笔,诈骗“效率”奇高。

借款人的“撸口子”与“逃废债”

“714高炮”往往与套路贷等联系在一起,但是借款人有可能并非是“弱势群体”,随着记者调查的深入,另一个鲜为人知的“套路”逐渐显现出来:借款人往往涉赌、涉毒,举债度日,而在监管严厉打击暴力催收、“714高炮”及套路贷时,“撸口子”则成了一些借款人逃废债的重要方式。

知情人士介绍,一般这些借款人称贷款平台为“口子”,新“口子”往往门槛较低且更容易贷出钱来。“就像打新一样,很多借款人为了借新还旧,必须经常找新‘口子’来贷款。”

这位知情人士说,借款人知道如今监管正在打击这些贷款平台,所以当他们无力还款时,便会以砍头息过高、利率过高、暴力催收等相要挟,以此来“逃废债”。而有些借款人甚至借款时就从未想过要还钱。这即是所谓的“撸口子”。而这些连“714高炮”都不愿意借款的人,被称为“老哥”。

“老哥”的数量其实并不少。财联社记者辗转多次了解到,一位曾从事个人“714高炮”的人士表示,经人介绍只用了10万元本金开始做起了放贷的买卖,原本以为“稳赚不赔”,但其实风险极大:在他放贷的三个月时间中,逾期率从最初第一个月的20%到40%,最后到达了60%以上。

这种“逃废债”的方式也让目前市面上相对合规性较高的平台也饱受其害。一位北京地区P2P平台高管向财联社记者表示,监管现在尤其对暴力催收查处得严,而在催收时,平台别说真的以物换物,就是语气略重一些,都有可能遭到“暴力催收”的举报,催收工作越来越难进行。

实际上,这类“逃废债”行为如今也已经越来越被监管层所重视,并进一步加强监管:信用建设已经列入各地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中。

不仅如此,多地互联网金融协会也已经就此问题展开针对“逃废债”的举措。以北京为例,北京互金协会自今年年初起开始收集“逃废债”人员名单,并一直在进行扩大借款主体逃废债名单征集范围。根据北互金协会的数据显示,自今年2月份起,北互金协会收到31家机构12万名以上恶意“逃废债”行为人名单,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平台逾期率,增加回款率,有效震慑了社会恶意逃废债行为。

而上海市互金协会也在近期发出经营倡议,要求业务合规真实的同时,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,呼吁“对经多次催收仍逾期不还的,积极推动“老赖”借款人信息公示及在网贷机构、银行等各类机构间信息共享,并将相关信息上报国家征信”。

业内人士表示,未来这些逃废债的老赖或将寸步难行。